祝郢向皇帝上书, 请开万寿恩科,一方面是为了讨皇帝欢心,另一方面也是想帮座主周东野录取私人、扩充党羽。
他算盘打得精明, 只可惜想要得太多。
若祝郢只是去讨好皇上,清流一党就算再厌恶祝郢,也不会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去攻击他。
偏生祝郢他想要录取私人……
如此一来,周党的政敌就不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要知道, 三辅李汲可是天天在暗处盯着周东野,等着他犯错呢!
如今遇到祝郢犯蠢, 他们怎么可能会轻轻放过?
在京中开始出现“潮州野心”、“满朝南音”、“祝郢污弊”的流言后, 周东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不对劲儿。
他在朝中盘根错节多年, 很快就从御前大太监戴权那里打听到了准确的消息。
这些日子清流一党羽没少给皇帝陛下进献密封, 驳斥他周东野狼子野心、腹藏荆棘,借陛下之圣寿谋求私利, 妄图扩充党羽以固权要。
那些都察院的硬骨头好像都被李汲给说动了……
据传闻, 都察院右都御史邱宗实已经暗中托付好友把他的妻儿送回湖广老家了。
他这是要做什么?
他这是要死谏。
一旦祝郢行差踏错,邱宗实大抵就要批上折子骂皇上贪图享乐, 骂他这个首辅不思国事只思媚上,骂他虽为当权执政却口蜜腹剑, 扩充党羽以至遮天蔽日了!
到时候他邱某人把折子一递, 再往柱子上一撞,便可青史留名。
而他周东野却要被钉在奸臣的耻辱柱上了!
从内相戴权和他安插在都察院的眼线处分别得到这两个消息后, 周东野当机立断地派人去对京中的流言推波助澜。
然后贾珠他们这些人才在国子监里听到了礼部尚书祝郢为了讨好荐主, 要把新增的名额都留给周东野的福建乡党的流言。
当这则流言人尽皆知后,周东野便带着祝郢去拜见乾元帝了。
他痛哭流涕地表述自己的忠心, 只说祝郢的本心是好的,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陛下开怀罢了。
奈何京中流言纷纷, 实不堪扰。为正本清源以安天下之心,还是请陛下另点一位主考吧!
乾元帝听了,眯着眼睛看了他二人好一会儿。
直到把下面跪着的祝郢看得都心头发毛了,他才慢悠悠地问道:“周爱卿有什么人选可推荐的吗?”
周东野早就想好了人选。
这个人选绝对可以洗清他周东野的嫌疑。
至于天下人的议论用不用压下去……
誉满天下者必定谤满天下,想要天下皆颂,那得从娘胎里出来就开始打造人设。
这是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他周东野早就流言加身,不在乎这些了。
况且,就算你样样都好,也没法子让所有人满意。
或许人家还以为你装模作样呢?
所以只要乾元帝对他并无不满就可以了。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只要皇帝对他满意,他的首辅的宝座就坐得稳稳的。
“陛下,礼部侍郎蒋南春翰苑出身,品性高洁、经纶满腹,还有过做主考官的经验。让他临时顶替祝尚书的位置,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臣以为,他是十分合宜的人选。”
乾元帝似笑非笑问道:“蒋南春?他不是在丙辰科就做过主考了吗?”
“那时候还有人跟朕抱怨,说他不通人情,出题艰涩。你怎么突然想起他来了?朕听说祝郢和蒋南春在礼部相处得也不是很愉快嘛!”
乾元帝说的这个“有人”,就是在说周东野。
周东野却假装没听懂皇帝的话,只道:“为国抡才,题目艰深些也是好事。不然何以大浪淘金,选取贤才呢?”
“至于祝郢和蒋南春之间的矛盾,不过是政见上的不和,并无私下里的仇雠之心。臣就时常和祝尚书说,要多学一学蒋侍郎一心为国的情怀,不要总想着争权夺利……”
乾元帝欣赏完周东野的表演后,终于开口答允了周东野的提议——没有他的同意,戴权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敢往外面传递消息啊!
在乾元帝看来,周东野能有自知之明,当机立断地推举政敌,足矣证明他的脑子还算清醒。
周东野还能用。
李汲太精了,黄秋楼又太会明哲保身。
吏部尚书陆储权欲过盛,抬着他打击内阁还行,但却万万不能让他也入阁……
比起他们,乾元帝还是更看好年轻的阁员接周东野的班。
比如说杨宗祯,比如说张泰维。
由于目前没有换掉周东野的打算,所以皇帝把主考官的人选换成了蒋南春。
邱宗实也不用去死谏了。
当然,劝谏乾元帝不要因为万寿节而劳民伤财的折子还是被邱大人递到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