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欢书院>都市言情>穿越考上清华> 第 3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4 章 (6 / 8)

本以为县试都没过,是自己太菜。

现在才知道,自己身边人都很强,所以才没过。

下次,下次他们肯定能考上的。

只要过了县试,府试的机会也没那么小。

这种前所未有的数据,振奋了所有人的心。

唯独愣在原地的王兴志他们。

王兴志他爹直接一巴掌拍在儿子背上。

可退学都办完了,教谕也签了字,他儿子跟侄子已经不是县学的学生了!

“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不上!知道这名额有多难吗!”

王兴志他爹以前也觉得正荣县县学不错。

可不错归不错,孩子想去王家族学读书,也不是什么错处。

现在不同了。

现在知道,县学出来的学生文章那么好,学得那么扎实。

只要在县学读书,耳濡目染也行啊。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放着升学率高的学校不上,一定要退学。

哪个家长手心不痒?!

现代的升学率,顶多代表了可以上个好学校。

但古代这些学校的“升学率”,代表了功名,代表了可以当官!代表可以青云直上!

哪个更重要,不用多说了吧。

为了前者能上好学校,家长们都能打破头。

何况后者当官。

不用多想,王兴志这两个回去,肯定又是一顿毒打。

只是他们不敢埋怨爹娘,肯定又觉得是纪元的错。

错哪了?

错在不该怎么优秀?

没道理。

这会县学里也没人在意他们的心情。

就连门房也只是看着他们收拾好东西,把宿舍的物件也拿走后,赶紧跑去庆祝。

“教谕说,今日食堂加菜呢!还让县令发赏钱!”

连门房都能加菜,都有赏钱。

他们却在这个时候离开。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不少人都会笑话他们有眼无珠。

县学的门被关上,里面热闹地讨论接下来怎么庆祝。

纪元仔细分析了数据:“这就说明,咱们只要努力考上乙等堂,在乙等堂考到前十,当秀才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丙等堂五十五人,每年的年底可以有一次考试的机会。

报名资格自然是至少学过四书五经,若有一科没学过,就没有资格报名。

通学过四书五经后,谁有信心谁就参加年底升堂的考核。

而进入乙等堂的资格,却是由夫子博士们判定,没有固定的名额。

只看学问,不卡名额。

若今年有十个人过关,那就十个人一起进乙等堂。

若一个都没有,就全都打回去,一个也不要。

所以想要进乙等堂。

一,四书五经通学。

二,有深厚的读书功底,以及不错的文章水平。

进入乙等堂后,再力争上游,考入前十。

这么看来,好像距离他们也不是太远?

这大概就是在升学率高学校的好处了。

不少人重拾信心。

特别是乙等堂的学生们。

反正童试一年一次。

明年他们再考!

他们在的是正荣县县学,在这成绩不错,考秀才的概率大大增加!

丙等堂的崽子们,同样看到自己的目标。

他们要去乙等堂!

他们一定要去!

可惜纪元,钱飞,李廷他们,今年,甚至明年,都只能干看着。

五经里他们只学了一经。

接下来的尚书跟周易,会花费下半年的时间。

更长篇幅的《礼记》《春秋》至少需要两年。

学完这些,他们才有资格去参加升堂考核。

“学!学无止境!”

建孟府那边的消息,大大激励了县学的学生们。

等到七名过了府试的学生全都过了提学院道试,更是让他们欢呼。

七个秀才!

他们县学今年出了个七个秀才!

要知道甲等堂里,也就十五个秀才而已。

现在一下子多了七个!

有目标在前,学子们读书的劲头更足。

县学也在认真安排新秀才们的事宜。

七个秀才里有两个是士族子弟,另外五个则是农户出身。

各家肯定要安置好,县令也派人送去喜报。

正荣县上下都被感染,同时也对县学的期望更大,想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元还在县学看到几个农户家爹娘过来,他们衣着朴素,拿着秀才的米粮一个劲地问:“真的是给我们的?”

“我们家今年的田税,人头税,真的免了?”

“以后每个月都有米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