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封后大典定在六月二十四。
两朝更替,皇宫需得修葺一番以迎新主。
在修缮完之前,陆行之和苏烟暂住在定国公府。
新帝即位,大赦天下。
陆行之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十二年前崇远的案子翻案,承认先帝当年犯下的错,还崇远六千多人的清白,并在郊外选了一座庙宇,专供这六千多人的牌位。
陆行之带着群臣祭拜,告诫朝堂上下以此为戒,切不可意气用事、武断判案。
除此以外,陆行之专门拨了一笔款项用于扶持崇远,派钦差大臣去崇远考察民情、为民谋利。
一时间,老百姓们盛赞不已,叹陆行之不仅武功超群、谋略出色,更是心胸开阔的一代明君。
此次能如此顺利避开国难,不得不说是陆行之未雨绸缪、巧妙安排。
大街小巷寒门阔府,老百姓们不挂财神不挂钟馗,挂陆行之的画像。
如薇也买了几张,想要贴在兰宇轩的大门口,被苏烟制止了。
“他就住这,压得住邪祟,不用如此麻烦。”
如薇就笑,应了声好,转身贴在小厨房的木门上。
莫氏过来寻苏烟,不肯进屋,就站在廊下。
见着苏烟过来,忙跪下行礼。
“民妇拜见皇后娘娘。”
“快些请起,”苏烟示意如薇扶莫氏起来,“以后莫要如此生分,问安即可,不用行跪拜大礼。”
莫氏应下,拿了灌蜂蜜出来,说是这段时日院子里的花好,她养了些蜜蜂,搅了些蜂糖,是滋养颜容的好东西,特意拿来送给苏烟。
“在太傅府的日子,多亏皇后照料。”
“走前也没什么好东西拿得出手,望皇后娘娘莫要嫌弃。”
苏烟神色微怔,看向莫氏,“你要走?为何?”
此前不还好好的么?怎的说走就走,没个征兆?
苏烟瞥向身侧的如意如薇,见二人皆是错愕,想来也不知情。
是莫氏手中的银子不够用?还是太傅府上有人欺辱?
不等莫氏回答,苏烟先行安排如薇去小库房取五百两银子给莫氏,又命人去太傅府上调查,看看是不是有人闲言碎语伤了莫氏。
莫氏急急拦下苏烟,“不是的,都不是,皇后无需做这些。”
苏烟,“那是我爹太过冷淡你?”
莫氏也摇头,“都不是。”
莫氏解释,太傅大人对她很好,她要走和太傅大人无关。
年初她在淮州遇到大水,险些被水冲走,是去淮州考察民情的太傅大人救了她。
当时太傅大人身侧没个女眷,公务又忙,无暇照看痴傻的月儿,莫氏便萌生了照料月儿的想法,以报答太傅大人的救命之恩。
如今尘埃已定,月儿有爹爹和阿妹怜惜,往后的日子不愁,莫氏也放心。
“我是个乡下人,过不惯城里的好日子,也没什么志向,就想着回老家种二亩地,养几只小鸡,过些悠闲自在的日子。”
苏烟叹一口气,作为晚辈,她实在不知该如何挽留。
有些事情,真不是她能决定的。
“你要走这件事,你同爹爹说了么?”
莫氏,“他还没下朝。等他回府了,我同他讲。”
苏烟又问,“那你的老家在哪?可有帮衬一把的亲戚?”
莫氏笑着说有,却也没多谈、也没说老家具体在哪,让苏烟放心,她能过得好。
苏烟知莫氏心意已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让如薇拿银子给她,说是一点小小心意,莫氏怎么都不收。
莫氏告别苏烟离去。
出了定国公府,莫氏没回太傅府,而是饶了几条街去到一条卖粮食的巷道。
这种铺子,往往除了卖粮食,会附带卖些耗子药、蒙药、驱虫药之类的,以防鼠虫糟蹋粮食。
莫氏走到最手边第二家,她问店家要了一包蒙药。
店家,“可得小心着用。”
“记得,万不能给人用,量稍大些,能让人浑身无力冒虚汗,还能致死!”
莫氏笑着应下,“不会,我就是嫌院子里的雀儿总来啄我的菜,想治治雀儿罢了。”
就是这只“雀儿”实在狡猾,不知今晚能否上钩。
*
莫氏的离去固然让人难舍,但尊重和祝福是苏烟唯一能做的。
苏烟让如意把莫氏送的蜂蜜先拿下去,又让如意把雕花窗开大些。
“外头是不是要下雨了?我总觉得闷得慌。”
院子里,如薇正在晾晒衣裳,听见苏烟的话,回头笑道,
“怕是让皇后娘娘失望了,这一时半会呀,下不了雨。”
“奴婢觉得天气甚好,阳光不辣,还有微风,正合适呢!”
如意把蜂蜜拿到厨房,出来的时候端了碗冰镇的酸梅汤。
如薇见到,小声问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