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过《左氏春秋》。
可是,内书房教导内宦学习的是制诰表诏的撰写,灌输的是忠君爱国的理念。
这些东西和科举考试关系不大。
这也就是说,贾璋虽念过书,但现在学习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知识。
儒家经典微言大义,读再多遍也不嫌多。
贾璋想要成为执政当权,也要给营造一个好的文名。
作为曾经的提督东厂司礼太监,贾璋清楚地记得,前世外廷高官最光明的晋身之路就是先做翰林,再做侍讲,再做督抚,再入内阁。
盛朝与前世大明的政体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精通书史能够让他把路走得更加顺遂。
因此他对蒋凤举的教导全盘接受。
想要精通诗书,第一步就是详细记诵。
所以贾璋每天都会学过的东西全都背下来,直到倒背如流。
蒋凤举对此十分满意。
累积学问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
不努力,就算再有天赋也没用。
为了前程,贾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想来便是寒门子弟重生,也不会有他这般心气儿。
正是因为贾璋前世经历过远比普通人更深重的苦难,所以他对光明生活的渴望才会来得更汹涌磅礴。
人就是这样,越没有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贾璋如此刻苦读书,邢夫人既欣慰又心疼。
她好几次都想对贾璋说咱们不读了,像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参加科举也没什么。
可是每每话到嘴边儿,她却说不出口。
儿子每每和她说起读书的事情时,眼睛都亮亮的。
邢夫人清楚贾璋这么努力,是因为他对此真心喜欢。
就只为这个,邢夫人也舍不得儿子因着自己的私心耽误了前途。
贾赦对贾璋的刻苦十分惊讶。
他请蒋先生来给贾璋启蒙,不过是一时责任心上头,担心浪费了贾璋的良才美质。
可是,等到贾赦的头脑冷静下来后,他都已经做好了儿子哭闹着不去上课的准备了。
毕竟璋哥儿那么小,不爱读书的辛苦也很正常。
谁能想到他那么一小点子的人,居然真的能够坐得住呢?
贾赦一霎间良心发现,心疼起儿子来了(主要是代入了一下自己,觉得天天早起读书简直是不可承受的痛苦)。
遂特意吩咐厨房每天给贾璋做补身子的汤水,又给贾璋的书房里添了不少好东西。
全是压箱底的古董文玩。
心疼地把东西送走后,贾赦又让人给贾琏送了一百两银票。
贾琏被贾赦搞得一头雾水。
天降横财是好事,不过这也太奇怪了。
无缘无故的,大老爷怎么突然给了他一大笔银子?
林之孝道:“大老爷说,二爷既然开始帮二老爷处理荣国府的外务,交际应酬就少不了。好好的大家公子,难道还能只等着别人请客吗?这才给了二爷银子零花。”
实际上,贾赦的原话是,给他一笔钱,省得说老爷我偏心。
他那好二叔那般疼他,也没见给过他半两碎银。
只是这话不好听,林之孝哪里敢跟家里小爷学?
说到底,贾赦还是不喜欢贾琏跟贾政夫妇亲近。
他厌恶二房,除了老太太偏心二房外还有一个原因——他始终疑心长子贾瑚的死和王夫人有关。
虽然贾赦也清楚,在代善夫妻的眼皮子底下,王夫人是绝不敢下手谋杀贾家子嗣的。
但是,在张家倒了后,王夫人也没少在怀孕的张氏耳边唠叨那些风言风语。
偏生这种证据最是难抓,王夫人又给政老二生了一双儿女。
老太太绝不会为了死了的张氏难为活着的政老二。
所以,贾赦是极度不喜欢贾琏亲近二房的举动的。
可偏生他没本事,贾琏又文不成武不就的。
除了管理府上的内务外,贾琏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
贾赦这个当爹的,又如何能去拦贾琏的前程?
贾赦嘴上和林之孝说怕贾琏说他偏心,实际上他就是个偏心的人。
若不是贾琏最近突然疏远了王夫人,贾赦连这一百两银子也不会给贾琏。
贾赦知道,贾琏和老二夫妇亲近一事也不能都怨贾琏。
贾琏出生不久后太子被废,岳父一家被抄了家。
再然后,张氏病重,瑚哥儿又风寒没了。
张氏受此打击,也大出血跟着岳父一家去了。
贾赦发妻长子接连离世,前程尽毁,妻族皆绝,哪里还有心思管新生的儿子?
当时老太太膝下养着贾珠和元春,看贾赦浑浑噩噩的模样,就把贾琏也抱去荣庆堂了。
王夫人就是在那时候趁机哄得琏儿一心向着他们夫妇二人……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