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8 章 地理历史农业6 (5 / 26)

,多捉些,蝗虫不喜阴湿,咱们就用阴湿毒来杀它,我等慢慢摸索,总能治蝗!”

【森林遭到砍伐不仅带来旱灾,同时也会招来水患。

绿色植被被破坏——地表无涵水功能——雨水自高向低冲击=山洪。

更可怕的是山洪过后——有机物被冲走(水土流失)——不毛之地。

没有森林作蒸腾作用,土地在阳光直射下只会更加干旱,没有森林扎根大地,水土流失只会更快】

【看黄河改道就能看出,黄河在宋时改道10次,金改道1次,元改道3次,明改道19次,清改道13次,以上仅是改道数据,并不包括决溢及黄河流域水灾次数。

长江流域的水灾同样如此】

天幕似乎有些偷懒,直接将长江水灾次数给贴了出来,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晕目眩。

历代农人得知天幕上是水灾详情时,连忙呼喊:“快记啊,李家娃子识字快记下来。”

神迹怜他们生活艰难,特点未来让他们避祸!

宋明两朝百姓大多识几个字,乡亲们相互记下熟识的字,准备私下核对凑完整神迹预言。

而清朝百姓则是哭嚎声一片,他们大字不识一个,该怎么办?

神迹让他们避祸也避不开啊!

难道天要绝他们吗?

【与黄河决口相比,长江地理环境要好得多,除了开发晚保留植被广外,整条长江开发不是全流域开发,而是分时间分地域开发。

战国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同步开发,长江东南由孙吴开发。

东晋南迁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地区开发,直到宋朝南迁长江中下游才进入农业开发。

云梦泽正式化泽为江汉平原】

房进想了想补充道:【云梦泽不是单独的湖,而是包含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其范围非常广】

秦始皇头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后人不知云梦泽大小?

秦臣亦是面面相觑,难道云梦泽在史书上仅留下名字?

不过...张苍有些惊讶地望着粮食满仓的扬州,不禁感叹:果然是沧海桑田,时世易变!

‘禹贡’论及天下土壤性状时,将荆州(长江中游)等列为下中,扬州更是下下之地,直到现在关中百姓仍称南方为‘卑湿贫国’。

谁能想到今湿热的南方到后世后,竟然成了粮仓呢?

【史学家根据长江文明遗址分布及史料佐证,春秋时期的云梦泽包含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东到武汉及黄冈,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

它从秦汉起就开始逐渐被人类蚕食,直到南宋时期化为江汉平原。

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华夏粮仓,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房进麻利地贴出一组数据,慢吞吞道:

【从长江水患发生数可看出,越是开发得成熟,水患间隔越短,发生灾难次数越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汉代(公元前185年)到清末2096年中,共发生大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

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一次;明清时期4年一次;其水患十之七八都在荆江爆发,才有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说法】

朱元璋&玄烨眼皮直跳:为啥老是朕大明/大清受灾最严重?

【自民国起长江如脱缰的黄河,几乎年年水患年年灾。

民国六年起到新中国成立,3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灌5次,汉中中下游被洪水淹灌11次。最严重的当数民国20年长江全流域大水灾,四川、湖北、湖南等八省200县全遭到洪水破坏,武汉三镇全淹,南京低洼处全被淹没。

全国性洪水最严重在1931年,洪水历时半年,波及十六省,武汉市积水4个月未能排出,南京全市泡在水中,仅江淮流域被淹死者就达26.5万人。

至于全部损失及人口】

天幕语气平直,平静得让人发颤:【无法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全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轮番上演。

195

4年的洪水比1931还要严重,幸运的是新中国是有力量,解放军同志打头阵,人数不够咱们工人、机关干部、店员、农民全部上前线防洪。

防洪人数从10万大军增到14万,再到20万,最多时有30万人在抗洪前线,仅武汉一地总参与抗洪者有80万人】

历代人呆愣地看着天上模糊的黑白抗洪影像:

整个武汉全员动员,肆虐的洪水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他们看到男人、老人、女人、青年人奋力地挑土打夯,提高洪水防线。

人人抗洪并不稀奇,人到绝境时他们也能豁出命抗争,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武汉收到的物资:

吉林送去了草袋,湖北送木料,广州等地送篾缆,上海运来铁锚,太原提供蔬菜,四川大米...后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