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欢书院>其它小说>秦皇汉武作业> 呔!何处妖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呔!何处妖怪 (1 / 10)

天幕仍旧继续,【夏朝是否存一直讨论不休,直到在千禧年,一件在海外的西周中期青铜器‘遂公盨’,底部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才间接证明了夏禹这位帝王存在。

那夏朝遗址到底在哪里?或许夏朝的存在证据在河南二里头遗址里,为找出夏朝历史痕迹,考古专家从六十多年前研究之今,仍在继续辨认寻证,期能得夏物,出夏字。

不过虽夏有疑,但山西省陶寺,经过考古学家长期勘察,将碎成片的陶器复原,再据史料佐证,几乎确认陶寺就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都城‘平阳’。】

听到挖了六十几年还是个疑似结果,夏启非常不满,当即对左右下令:“嗟!司铸铜鼎数,刻夏之威,深埋山腹,作铜门,建祭台,覆铭文,以证我夏迹!”

吩咐罢在祭祀台前放满贡品,大声祷告:夏迹将落与九州,望后世子孙寻夏迹,记夏历,恭于祖,扬夏威!

而跟在朱棣身旁边的朱高熙突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爹,这相当于找到爷爷的坟却没找到你的墓,是这意吧?”

朱棣一脚踹过去,虎目威视:小兔崽子,信不信朕现在就让你进坟墓?

被踹到一边发抖的朱高煦:不敢信...不敢信...

【这座五帝时期的城市遗址里,我们找到了先祖们祭祀天地的礼器,这些礼器在《诗经》、《尚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佐证五帝时期文明发展程度,在深挖后还找到‘天人’思想中,量定天下中心最关键的物品——圭尺!】

玉壁、玉琮,鼍鼓等玉物,对于百姓而言,他们不配用,也不敢用,但是遗址外空出的一块块土地,却让他们万分心疼,恨不得捶胸长叹:“呜呼!那么好的地为何用不植粟?惜哉!痛哉!”

赵匡胤&朱祁钰看到天幕展示尧舜时期所用的圭尺时,眼眸顿红,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圭尺,用于量丈天下,测量日影,是确定天下最中点的圣器。

天子身居天下之中,为‘天下定一’,以示天下安定,万民臣服!

既然后世如此尊恭炎黄五帝,若能找到此圭尺,借尧舜圣之名,于祭礼上配以玉圭祀天,以示天下,显示自己得位正统,得圣人之德,想必朝野议论声定会少上许多。

想到此处,两个时代的皇帝盯紧了天幕,期待能从天象中获得陶寺地址,好派人寻找这件‘圣物’,以示自己有向尧舜德行之心!

而其他皇帝对尧舜用过的圭尺并无兴趣,只专心天幕内容。

汉帝刘彻饶有兴致地瞻望天幕演示的陶寺观象台用法,依次将冬至、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分辨方法一一演绎,听到天幕说陶寺观象台是世界第一个观象台时,不禁击节赞叹:“尧舜禹大才也!”

说罢脸上笑意一收,面目突变冷峻威严,对侍臣下令:“传令各郡,民间有仿造尧舜灵台者,重法处置。”

“诺”

汉帝刘彻微眯起眼,开始正视天幕给朝廷带来的利弊,天象之观,岂能让庶民知之,更论掌握?

天象观乎历法,皇帝为天子,是万道正统,当朝历法仍沿用秦朝‘颛顼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但汉岁之朝又分注三朝,指‘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用来区分秦历正朔。

想到太史令曾上言近年来历时与秦时天象又所不同,农人耕种时节混序不清...

汉帝刘彻坐在垫上,耳听天幕评见,心下却在思索,自己身为天子,当重新确认整岁正旦,待历法完整,再由他颁布于天下,由此指导天下农耕,保田地丰收,使万民浴天子恩德。

对于汉帝重法下令,身后的臣子皆是赞成,历法乃国本,岂能外泄!

见侍臣领命,众臣子又重将注意力放回天幕上:【尧舜等共主透过宽窄不一的天柱缝隙,观察太阳和星空,掌握历法,指导农耕,定祭祀时节。

古人认为,天象星斗的指引,让他们在大地回春时,躬身耕种,待天狼星闪烁时,于秋丰收,养活家人;

于是古人祭祀天地,认为天地滋养万物,万物应敬天地;又谢先祖,以血肉之躯开辟农田,建立屋舍,使后人有栖可息。

在祭祀当日,共主立于‘天下中心’虔诚祭祀,与天对话,共祈先祖,将人跟天跟神明先祖连接在一起,共同遵守对天的敬畏,及祭祀神灵先祖的文化信仰,以德行为纽带,在各部族间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秩序,形成了公天下的社会秩序。

这就是国家体系的源头,具有文明性质的文化,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遵守,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团结在一起组成联盟,建立共同认同的世界秩序。

天下共主,须以身担责,以德化天下,上古时期五帝共主,皆用自身德行而领万国部族,弘扬大德,让家族、百姓甚至万邦诸侯都能和睦相处,不复战争,和平相处。】

明朝太史记激动得帽子都落了下来,顾不得捡取,望着天象大声赞叹:“授时,明天道,便是尧最大的恩德啊!”

没想到平生竟能见到圣帝所物,听闻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