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天方教徒,就是北面的蒙古人,也对他们忌惮不已。
可是自从他们走出陕西去打天下,最后反倒没有守住之后,事情就麻烦了。
西北之地的汉人豪杰没能成为新朝贵人,反而基本被消耗殆尽。
等到吴三桂起兵之后,王辅臣也跟着起兵,出身关中的张勇等人也招募陕北等处豪杰入绿营,与之相抗。
三年时间,打的西北残破,壮士凋敝,遂使乱军趁机盘踞,成就大患。”
莫善德闻言愣了一下,这倒是一个他未曾想到的可能,但仔细一琢磨,又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道理。
要是昔日陕北没有生变,李闯、张献、高迎祥、罗汝才、刘宗敏、高杰、郝摇旗、党守素、袁宗第以及李晋王、刘蜀王这些人还在各府州县。
虽然他们不一定有多大成就,但是凭他们的能力,站稳当地乡野的中高层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结果他们走了,汉人也在满清成了二等民了,西边来的教徒反倒成了乡野间最能打的存在。
这汉人在西北,一来生存艰苦,稍微有能力的都搬走了,二来文化被割断,进学只能去天方教寺庙。
三来乡野的强人都是信教的,其余人能怎么办,在这种信教能获得一定庇护,不信教就被疯狂排挤乡野间,好多人都会选择信,这样一两代人下来,就成了茴茴了。
想到这些,莫善德颇为感慨的说道:“这就是陛下说的失格啊!
西北汉人从文教和武德,全方位的失格,大家族也被打烂了,传统的宗族社会残破不已,连组织度都被别人给比下去了。
满清又是鞑虏政权,他们防汉胜于一切,不像大明朝廷,哪怕也有贪官污吏,但整体上总还能给汉人一点支持。搞到现在,看见情况有些不可收拾了,满清朝廷又粗暴的搞一刀切,无论有理无理都偏袒不信教的,使得信教者更加觉得被冤枉和针对。
这他妈哪是在解决事情,完全就是继续拱火制造矛盾啊!”
李献文点了点头,“本公,会把这里的情况如实上奏陛下,迁走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不然光迁走,他们搞不好还会回流,甚至有可能与西域缠回一起作乱,危害更大。
所以一面要将大量白莲教徒发配到西北,让他们重建西北,特别是甘肃等地的宗族体系。
甚至就是宗教教义也应当多引导,使白莲教成为有些战斗力的佛门正宗。
同时,迁走的人,还是要把他们当汉人,不能单纯让他们变成天方教徒。
要让汉人的标签大于教徒的标签,要组织他们,让他们去打西边的河中汗国,给好处让他们当老爷去。”
莫善德点了点头,他认同李献文的想法,但只觉得有些魔幻,跟天方教比起来,历代朝廷忌惮的大家豪族和能动员僧兵汉时佛门,竟然成进步势力了。
。。。。
十二天后,北京城的莫子布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报告。
莫子布就在舍卫城,把李献文的夏国公幕府,莫善德的陕西巡抚衙门和锦衣卫北镇抚司陕甘千户所的报告。
拿给了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禅宗高僧悟彻法师、刚刚得封的第五十八代张天师张起隆和大觉广德普济大师,也就是郑信看。
郑信先看完,然后对莫子布说道:“陛下,贫僧在金佛山悟道,已有所成,近日又多得章嘉活佛、悟彻法师和张天师提点,更得进窥我佛真意。
贫僧愿意去河西坐镇,以统领各地白莲教徒,再于河西重建佛门。”
莫子布是真没想到,郑信现在竟然还有这个作用。
这老小子本来年纪大了就有点神神叨叨的,要放在一般家庭,出这么个人那是对家庭的重大打击。
可是在莫子布这不,莫子布干脆放开让郑信胡搞之后,他还真的有所悟道。
现在的郑信,乐善好施、心怀慈悲、开阔豁达,竟然真就像是一个高僧了。
三世章嘉也赞许的看着郑信,“大师不愧是梦中得佛祖点化的开悟者,定然是诸天佛陀转世。
陛下,贫僧觉得,普济大师可进活佛位,领袖河西与青海厄鲁特。”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得逢盛举,中原的佛门同道,也愿鼎力支持。”悟彻大师虽然早不在红尘之中,但还是乐意看到郑信成为活佛的。
这样既不抢中原佛门的资源,还能抑制天方教继续东进,对他们好处也不少了。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已送信回龙虎山,不日就将召开全国道友汇聚,也愿意为普济大师安定河西出一份力。”新任张天师张起隆也出言说道。
之所以还有他的事,那是因为白莲教徒的信仰非常驳杂,其中火居道士或者真正道家参与的也不少。
且郑信虽然要去青海、河西坐镇,但他基干信徒是白莲教徒,教义也会夹杂许多道家理论,所以也需要张天师派人协助并帮着完善一下教义。
莫子布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可不想郑信直接照搬黄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