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欢书院>其它小说>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52章 西行终站遍地皇汉的河西陇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2章 西行终站遍地皇汉的河西陇右 (1 / 4)

第652章 西行终站遍地皇汉的河西陇右

什么是皇汉?

这个问题阿森不好回答,但若是让莫子布这个穿越者来回答,那就很好总结了。

所谓皇汉,其实就是在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在最要命的近代二百年衰落后,产生的不甘与不忿。

一个古老的文明,全世界唯一传承不断的文明,唯一衰落了一次,就正好是最要命的时代,这让谁来想,也很是意难平啊。

至少在18401940这一百年中,但凡中华能保持一个沙俄,甚至保持一个奥斯曼土耳其的水准。

只要宝座上坐着的不是为了保护一百多万旗人利益,能干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旗人奴隶主,而是一个正常的帝王,事情都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而这种不甘与不忿的怨念,在后世碰撞到了改开之后,当西方恐怖文化浪潮一股一股不断渗透,本土文化岌岌可危的关头,皇汉之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这股思想的根源,其实与阿拉伯人的瓦哈比派,有相当的异曲同工之处。

天方教因为与基督教和犹太教,实际上是一个故事的三个版本,又靠近欧洲,所以在衰落之后,是很难抵抗住西方文化侵蚀的。

当是时,天方教不诞生瓦哈比派这类疯狂排外,往原教旨主义靠的思想,可能一二百年下来,天方教直接就无了。

他们只有用极端保守,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把信徒的思想拉回到一千年前,拒绝一切的沟通,一切的交流,不惜用最激烈方式排外,才能保住自己的文化。

皇汉思想也差不多,在那个西方文化全方位入侵,欧美人全是道德楷模,有良心大富翁。

甚至连孟加拉、斯里兰卡人都会被高看一眼,网上说一声爱国能被追着嘲笑几百层楼的时代。

除了扛起皇汉大旗,用祖先荣耀,幻想强大起来以后如何如何,以此来凝聚一点最后对自己文化的自信,那又能怎么样呢。

这是一种无奈,因为中国古代,皇汉思想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教化蛮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绝不是西方海盗式杀伤抢掠思想的同类,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

但很可惜,当皇汉思想依附的教化功能完全失效,它单独被拎出来的时候,就会显得无比突兀和怪异。

而在此时西北,皇汉思想的单独出现,也是有原因的。

根子在皇帝莫子布这个穿越者身上,他是清楚,某些族群的破坏力和繁殖能力的,所以他宁愿粗暴一些,背一些骂名,也要在这个时候把问题的解决。

莫子布的教化系统,他只愿意用在高丽、东瀛、交趾、暹罗、高这些族群身上,这是莫子布所能容忍的极限。

超过了这个范围的,还大多是门徒,莫子布并不想要他们,所以就单独把皇汉思想在这些地方放出来了。

为此莫子布还在政策上做了很大的让步,就是希望能驱使这些皇汉,在在这个窗口期,把该干的事情干完。

清晨,姚之富从他温暖的炕上起来,一妻一妾赶紧伺候他洗漱,这个历史上穷苦出身的白莲教大豪,现在也过上好日子了。

他成了白莲宗在河陇省河州土门关大慈降世奉圣寺的住持,寺中文僧一十七,武僧一百五十六人,还配有庙祝、传法、传功、知客等僧官。

周围四个镇子,二十一个乡都,二千六百三十户,合计人口两万有余,都归大慈降世奉圣寺管理。

当然,奉圣寺下面还有很多小型的寺庙,它们一起把持了这四个镇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就是这四个镇的豪强大户。

他们跟汉代的豪强真是一点区别都没有,因为白莲宗的规矩非常少,能喝素酒,吃三净肉,还能结婚生子,只禁止蒸馏酒和葱蒜,不太影响日常生活。

姚之富的早餐就是肉包子配红枣冰茶,这肉是镇上屠夫出售的,不管姚之富买不买他的肉,屠夫都是要杀羊的,所以是标准的三净肉。

四十七岁的姚之富前半生极苦,他除了知道自己姓姚以外,连家乡在哪都不知道,他是父母饿死之后,跟着流浪的人群到郧阳去落脚的。

前半生这么惨了,自然也娶不上一个媳妇,一直等到入了河陇,才开始稳定下来,因此他虽然已经到了此时人足以做爷爷的年纪,但长子才不过九岁。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

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

站在姚之富面前,已经背诵到宋史文天祥传结尾阶段的孩童,正是姚之富的长子。

姚之富眯着眼睛,极为享受的跟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