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血泪打磨出一篇绝世佳作。
蔡文姬半生辗转北境,尝尽辛酸,方有《胡笳十八拍》的天地同悲;
庾信历遍国破家亡,流亡千万里,终于捧出声声泣血的《哀江南赋》绝唱。
但观众们还是觉得,宁可让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变一变,也不想再看见他吃那种苦头了。
再说了,他那么才华横溢的人,写什么不是写,我们都爱看!
“幼安,你看——”
陆游从评论区收回目光,握住了朋友的手,无比关切地说:“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你,一直在支持你,莫要难过了。”
辛弃疾默然,垂下的眼睫轻轻颤动。
任谁得知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如此凄惨,都冷静不了,他需要一点时间缓缓。
最让他痛心的,其实并非个人的遭遇。
而是直到四十多年后,中原土地都没有被收复回来,神州陆沉,满目疮痍,何时能够止歇。
陆游本想安慰他几句,表示自己与他同在,但转瞬想到了自己,尚未开口,就变成了一声轻叹。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唉,他心想,我们都一样。
……
【后唐庄宗李存勖:诸君有没有觉得,辛弃疾的故事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齐武帝萧赜:怎么,你是又想起郭崇韬了,觉得心有戚戚?】
李亚子:???
这家伙真是白长了一张嘴!
“安时,来合个影”,他反手拉过一旁的郭相公,咔嚓一张发到评论区。
本朝现在好着呢,不劳你瞎操心啦!
郭崇韬无奈,但还是配合了自家陛下的动作,怀中抱剑,露出了一个冷漠端庄的营业式假笑。
“亚子所言,朕也有同感”,李世民若有所思,很快找来姚思廉,发了一篇文章上去。
《梁书. 羊侃传》。
姚思廉是从秦王时期就归顺他的老臣,十八学士之一,近来,李世民指派他去主修《梁书》。
羊侃的年代比较靠后,本来没那么快写到他对应的卷数。
但因为之前他上了「壮志未酬榜」的缘故,就先把那一篇传记单独拎出来撰写。
梁末看似距离他们很远,足足七八十年,其实,也就是两三代人的岁月。
姚思廉就出生在梁朝覆灭的那一年。
他父亲姚察也是史官,历仕梁、陈、隋三朝,留下了无比丰厚的资料,故而,本次写作十分顺利。
姚思廉虽然不是什么大文豪,论文采,可能远远不如欧阳修,但也足以让万朝观众从中了解羊侃的一生。
沉默。
读完书后,万朝都是如死一般的沉默。
羊侃和辛弃疾之间相隔了六百年,命运轨迹却无比相似,让人痛彻心扉。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曾被迫栖身于北方沦丧之地,所以亲自教导孩子,欲匡济江山、一雪国耻。
羊侃的身世也颇为类似。
他爷爷羊规,是刘裕培养出的北府核心将领之一,在刘裕去世后,作为主力参与了宋文帝的元嘉北伐。
这场北伐以惨败告终,让刘宋从此丢失了江淮之地。
羊规也滞留在北境,无奈为鲜卑人的北魏政权效力,然而内心凄怆,常怀南归之意。
羊侃自小就被爷爷带在身边,学习各种武艺兵法,诗书文学。
他是个天才,容貌瑰伟,文武双全,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不仅精通文史,而且天生神力,能在飞驰的马背上拉开六石强弓,计七百二十斤。
羊侃的武艺冠绝当世,被称作第一神箭手,即便放在万朝也是毫无疑问的猛将天花板。
他不愿将兵锋对准汉人,就去杀羌人胡虏,率军剿灭了造反的羌人皇帝。
一箭将羌人主将莫折天生钉死在阵前,因功封侯,也是当朝最年轻的汉人王侯。
这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正少年意气,春风飒沓,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但他还记得爷爷南归的遗愿,所以毅然起兵,反抗北魏。
孝庄帝闻讯大骇,派使者加封他为司徒、泰山国公,甚至允许他永为兖州刺史,半独立地设置「国中国」。
但羊侃果断斩杀了使者,率军南下,并修书给梁武帝表明归顺之意。
南方政权几经更迭,南齐代宋,萧衍又代齐,梁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年。
梁武帝收到羊侃的来信,怀疑有诈,故而迟迟不曾派出援军接应。
于是,在南下渡江的这一路上,强敌如云,险象环生,羊侃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北魏派出了高欢、慕容绍宗为将,率军数十万,将羊侃围了十余重,却被他屡次击败反杀。
直至箭矢用尽,羊侃趁夜突围,血战一日一夜后终于离开了北魏边境,准备渡江。
他的两个手下败将,后来一个成了北齐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