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神武帝,御极河山,光芒万丈,一个进了武庙,旌旗蔽空,扬威万里。
只有他,当时分明是最惊艳的一个,来到南方后却一直名剑蒙尘,以最凄凉的结局落幕。
若早知如此,悔否?
……
羊侃是一个生性温柔宽厚的人,总会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
渡江南下的前夜,他的部众多是北方人,故土难离,迎着夜风唱起了凄凉的悲歌。
他深深懂得,独自一人飘零在异国,茕茕孑立,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故而不愿让这些人再经受一次。
于是,拜谢戍卒,凡有流连故土、不愿离去者,都放他们归乡。
抵达的那一日,建康城为了迎接他,万人空巷,士女百姓都在奔走相告,欢呼道:“我们有羊将军了!”
他在校场中骑马如风,练习马槊,往往观者如睹。甚至争相爬到树上,将树枝折断。
后来,大家都将这种马槊叫做“折树槊”。
梁武帝对他很是优待,早就建好了奢华的府邸,赏赐也冠绝当时,更是千里迢迢从西域找来骏马「紫骝」相赠,道是「名马配名将」。
羊侃秉性刚直,不容于世,与当时的宰相何敬容、宠臣朱异都不合。
梁武帝对他极力回护,丝毫不在意这些谗言中伤,故而,他一生始终青云顺遂,官居高位,从未经历过宦海风波的席卷摧折。
可是,这并非羊侃真正想要的。
梁武帝对他再好,也只是像对待吉祥物一样捧着他,从不让他掌兵,也不给他兵权。
宁可任用才能低劣的亲侄子萧渊明、亲弟弟萧宏为主帅,输得一败涂地,也不愿派羊侃率军北伐。
羊侃一次又一次地给朝廷上书,提出军事策略。
他说「时机已至,当击徐州」,说「侯景必叛,不可不防」,又说「采石乃重镇,切不可失」。
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无比正确,但梁武帝永远只是一笑置之,并不采纳,然后带他去夜宴。
梁宫热热闹闹,永远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唱不完的笙歌。
这是江南最好的时代,是三百年来文化最璀璨的时刻。
梁武帝是爱书之人,聚天下之藏书数十万卷,故而整个梁朝上行下效,文学之风盛行。
这个时代集中诞生了整个中古年间最出色的诗人与文豪,几乎人人都会吟诗,更有数量众多的才女名姝。
梁朝崇尚佛法,鄙弃儒学,抛弃了儒家三纲五常的桎梏,成为世俗的反叛者,风气极其开放。
才女们走出了闺阁与宫阙,参与文学沙龙,任意传播她们的作品。
皇次子萧纲,即后来的梁简文帝,和他的幕僚徐陵一道为所有女性读者编撰了诗选《玉台新咏》。
在这个年代,没有人愿意用兵。
像现在这样,难道不好吗?
天下已经分隔南北超过两百年了,为什么还要统一?
台城烟柳,秦淮风流,江南之地如此富饶美丽,何不就此沉醉?
梁人欣赏羊侃的英秀貌美,爱他的书法与谱曲的才华,静听他在宴会上的低眉抚琴,他坐在小舟里弹琴唱歌,围观的人浩浩荡荡围满了两岸十余里。
可他们,永远不会支持羊侃北伐。
漫漫二十年间,羊侃的北伐之梦屡次碰壁,从满腔热血到心字成灰,只能流连于宴会,聊作消遣。
就这样,一个本该枕戈待旦、春风万里的少年将军,在梁宫宴会的众星捧月间,壮志凋零,金戈消沉,蹉跎了光阴,青丝换白发。
多少次中宵寒夜,独立城头,泪湿薄衫,梦里依稀得见北国风雪,苍茫乡关。
却再也回不去了。
当羊侃时隔半生,再一次拿起刀剑杀敌的时候,已经是梁朝覆灭之日。
羯人侯景叛乱,茫茫铁蹄踏碎了南梁盛世,南人久不知兵,被他一路摧枯拉朽,屠城灭地,直接打到了建康城下,进入了内城台城。
天倾地覆之际,羊侃站了出来,主持所有的城中防务,安定人心。
他战不旋踵,数夜不卸甲,屡次击退叛军的合围和进攻,坚守了一百多日,最后战死。
死后不久,台城陷落,昔日光辉灿烂的南梁帝国灰飞烟灭,尽数为他做了陪葬。
……
观众读完这个故事,不觉心中怆然。
辛弃疾与羊侃,都是文武双全之才,都曾年少意气风发,都选择了过江南渡,最后在无限苍凉中落幕了这一生。
他们的身后,各自有一片残破飘零的北方山河。
虽然相隔了六百年,但命运的轮转却没有停止,依旧是偏安一隅,让英雄们徒然流血又流泪。
或许这便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大唐平阳公主:那么问题来了,辛弃疾和羊侃都是整个历史排得上号的猛将,他们如果打一架,谁能赢?】